近日公布的貨幣基金2018年四季報顯示,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在當季均凈減持貨基,尤以個人投資者為主。分析師認為,其原因主要是個人的資金分流到銀行類貨基等產品,而銀行類貨基產品正是銀行理財重要的轉型方向。
2018年四季度投資者整體凈減持貨基,以個人投資者為主。估測去年四季度個人投資者資金分流至替代投資品,如銀行類貨基等產品較為明顯。散戶的贖回力度更加明顯,究其原因,主要是貨基收益率的吸引力在下降,加之銀行類貨基產品的不斷發力,使得競爭更加激烈。
相比于銀行理財產品,貨基收益率下降速度和幅度都要更快,全市場主要貨基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從2018年7月初的4.16%快速降至年末的3.09%,降幅高達107個基點。而銀行類貨基理財由于仍有部分老產品,并且新產品投向也更靈活,杠桿限制較少,投資范圍沒有明確限制(可以投資非標),久期可以做到1.5倍封閉期,杠桿也可以做到140%(高于貨基的120%),因此收益率比較剛性,跌幅較小,7天理財全市場預期收益率從7月初的4%附近下降至年末的3.7%附近,僅下降30個基點,并且2018年末2019年初還有小幅上行,整個四季度幾乎沒有特別明顯的變化。目前銀行正在大力發展類貨基產品來承接老產品,除了收益率以外,銀行類貨基產品相比貨基還有許多優勢,對貨基的發展形成沖擊。從目前來看,銀行類貨基理財不受T+0贖回限制,并且購買起點已經降到1萬元。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以后,銀行類貨基產品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參照貨基采用第三方銷售的模式,并進一步降低購買起點,預計將進一步沖擊貨基規模。
由于投資組合約束較少,銀行類貨幣產品(即類貨基產品)收益率和貨基相比更有競爭力,特別是近期市場利率快速下行的過程中體現得愈加明顯(長債收益率較高且短期無再投資風險)。同時,由于采用攤余成本法計價,除個別時點外,收益整體較為穩定。
當前的監管環境對銀行理財更為有利,理財產品購買門檻的下降以及估值方法的緩和,均利好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笆紫?,公募貨基的T+0贖回已經受限制,去年6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貨幣市場基金互聯網銷售、贖回相關服務的指導意見》,規定對單個投資者在單個銷售渠道持有的單只貨幣基金單個自然日的‘T+0贖回業務’提現金額不高于1萬元。此外,基金管理人、非銀行基金銷售機構及個人不得以自有資金向銀行申請授信等任何方式,為貨基的‘T+0贖回業務’提供墊支,任何機構不得使用基金銷售結算資金為‘T+0贖回業務’提供墊支。相比之下,銀行類貨基產品不受T+0贖回限制,且對于墊支沒有明確規定,對散戶更為友好,可能會分流一部分對公募貨基的需求。
雖然銀行類貨基的購買門檻不得低于1萬元,但其實與公募貨基的差異性不大,因此,在銷售門檻上算是‘半斤八兩’。另外,在去年10月發布的理財子公司征求意見稿中,規定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不設銷售起點,且對產品銷售渠道放松,這對于公募貨基可能有較大的分流。在估值方面,理財新規明確了類貨基、定開產品可以采用攤余成本法定價,業績的穩定性和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將會提升,或對公募貨基形成沖擊。而在投資限制方面,類貨基的投資標準要比公募貨基更寬松,包括投資的范圍(可以投資非標)和投資品種的久期??偟膩碚f,銀行類貨基產品相比貨基具備較多優勢,并對公募貨基的沖擊力逐漸形成。同時,呼之欲出的還有理財子公司的現金類產品,其與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類似,而在銷售渠道和門檻上會進一步放松,或加重對公募貨基的分流。
免稅目前仍是公募貨基最大的相對優勢,但未來能否持續尚有不確定性。雖然表內買貨基有免稅優勢,但從理論上看,大額風險暴露管理辦法以及對同業業務的約束將會限制銀行投資公募貨基。
隨著監管政策的變化,銀行類貨幣產品也在不斷進行更迭,當前銀行主流的做法是“攤余成本法+標準化資產”的模式,采用該模式并且投資組合約束較小的類貨幣理財受到投資者的青睞。此類產品規?;驹?00億元以上,是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同時穩住規模的重要發力方向。從某股份制銀行相關數據來看,大約一半的凈值化理財規模來自類貨幣產品。
2019年是銀行理財的現金管理和債券類凈值化產品迎來快速增長的一年,因為這類產品最容易增加規模、替代老產品,同時也是原有的理財投資者最容易接受的產品類型。